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 中國質譜學會
質譜學的創立和發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葉。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J.J湯姆遜建立的雙曲線裝置和他在這臺儀器上的創造性工作,開創了質譜學的新紀元。質譜學在我國的傳播與發展,起步較晚。20世紀50年代中期,楊承宗教授領導的小組開始了尼爾型質譜計的研制,并翻譯出版了蘇聯李克的《質譜學》一書,從此進入了我國質譜學的啟蒙時代。 上世紀50年代后期,我國開始進口一批新型的同位素質譜儀器,并陸續開展了工作。1961年,在國家科委的主持下,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質譜學會議,會議的主題是交流這批儀器的使用經驗,提高使用技術。
上世紀60—70年代是我國質譜學的成長與發展階段。1978年 12月,在中國科學院的領導下由中國科技大學在安徽合肥主辦了第二次全國質譜學會議。會上中國質譜學會籌備委員會。學會籌備委員會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大量的組織準備工作,并開始著手籌辦會刊。1980年9月出版了我國第一個質譜學期刊《質譜》。這些都為中國質譜學會的成立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1980年9月22日在浙江杭州召開了中國質譜學會成立大會。出席大會的單位136個,代表147名。大會通過了《中國質譜學會章程》,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推舉張青蓮教授為學會第一屆理事長。從此,我國質譜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按照中國物理學會章程,學會每四年召開換屆大會,每兩年召開全國學術交流會,每逢單年召開各專業委員會年會。理事會根據近年來質譜的發展狀況,適應交叉學科的發展,將學會各分會按專業劃分設置為無機質譜專業委員會、有機質譜專業委員會、生物醫學質譜專業委員會、同位素質譜專業委員會、質譜儀器與教育質譜專業委員會等5個分質譜專業委員會。新增設的生物質譜專業學術活動活躍,成了質譜領域新的增長方向,在學會發展的同時,推動了學科的建設與發展。
2004年11月1—7日在廣西北海舉行了“中國質譜學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報告會”,完成了中國質譜學會的最新換屆選。現任理事長為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劉淑瑩研究員,副理事長為趙墨田、再帕爾?阿不力孜、錢小紅和張子斌等四位研究員;常務理事21人;理事63人。學會現擁有會員600余名,會員單位140余個。學會辦公室于2001年創建了中國質譜學會網站“www.cmss.org.cn”。通過及時發布質譜最新資訊及最新動態,促進學會的交流。
中國質譜學會主辦學術刊物《質譜學報》(季刊)?!顿|譜學報》自 1980年創刊以來,至今已有25年的歷史,她作為中國質譜學會的學術性刊物,為促進我國質譜學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顿|譜學報》現已發展成由中科院北京科學儀器研制中心、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承辦的專業性學術期刊,中國科學院《核心期刊》之一。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4-2997,國內刊號:CN 11-2979/TH。 《質譜學報》的宗旨是刊登物理、化學、生物化學、材料化學、核科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基礎學科中質譜法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及其在各領域的應用研究成果,同時介紹質譜學及其相關技術在上述前沿課題研究中的最新進展。反映質譜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石油、地質、藥物、化工、臨床醫學、生物工程、原子能、同位素分析、環境監測、食品質控、材料分析、公安司法、軍事部門等國民經濟多領域的研究成果。本刊欄目設置有“研究報告”、“研究簡報” 、“綜述”、“講座”、“技術交流”、“實用信息”等。 2003—2004年《質譜學報》先后被美國《分析文摘》、俄羅斯《文摘雜志》、英國《分析文摘》、《中國科技論文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等國內外數十種著名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質譜學會在學會的組織建設與發展、學會信息化管理、《質譜學報》出版、學術交流活動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積極組辦全國會員學術交流大會,積極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籌辦國際質譜大會。與國際質譜學會、美國質譜學會、歐洲質譜學會、英國質譜學會、比利時質譜學會、荷蘭質譜學會等多個國際質譜學會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系。各分專業委員會組織的學術交流活動氣氛活躍。中國質譜學會作為中國物理學會的分會機構,遵守物理學會相關章程,積極發展學會會員,壯大學會隊伍,同時認真做好日常工作,保障了學會正常運行。